足球在巴西不單止是一項運動,更是巴西人生活文化的體現;這次到訪馬拉簡拿足球場,就令我深切感受到這個說法。
位於里約熱內盧市的馬拉簡拿足球場建於1950年,官方指足球場能夠容納87,101人,但它曾經容納過20萬群情洶湧的球迷。於這個足球場上,舉行過無數的足球賽事,遍佈運動員堅韌不屈的足跡、觀眾織熱的汗與淚;看著場邊一個個用力打氣的巴西人,心裡就感激有幸參與這項國民運動,和他們一起支持吶喊,就彷彿可以將香港人未能圓運動夢的鬱結通通叫出來。
在這裡,青少年們無分階級出身,只要對足球有興趣,即可入讀遍佈全國的足球學校;這對於生活窘迫的少年,足球就成為了他們生活不可劃缺的一部分、是他們的救贖、他們的出路,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希望。要成為巴西國家隊隊員,除了球技要有一定的水準之外,其品格、紀律和團隊精神同樣重要。因為球會都一視同仁,要求球員定時作息、嚴守紀律、每天接受刻苦的訓練來提高技術水平,自身工資和受球迷歡迎的程度就自然會提升;這一個多勞多得的機制,減低社會階級的不平衡。
看得再遠一點,巴西雖然在1888年廢除了奴隸制,但黑人奴隸沒有因此正式的不受白眼。然而自1910年起,越來越多非洲裔球員出現在巴西足球的舞台上,進球超過1200次的Arthur Friedenreich、和「黑鑽石」Leônidas
da Silva等球員的表現更加令人刮目相看,普羅大眾漸漸對非洲裔人士放下有色眼鏡。若果稱足球能消除歧視、促進巴西與其他國家的共融未免是誇張的說法,但足球肯定為這些小眾打開了一道融和的大門。
巴西幅員廣大,想全國人民團結一致,本來就不是一件易事;而巴西更和香港一樣是一個包涵多元種族的地方,要萬眾一心的話就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事。可是,因著巴西政府意識到巴西國家代表隊是全國認同的象徵,也是凝聚整個國家的唯一時機,所以政府願意對足球運動投入大筆投資,令足球成為建構國家形象的重要元素。那香港呢? 我們何時才能找到凝聚香港人的那股正面力量呢?
更多資訊: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